1.6 催眠状态
催眠状态从实质上说,就是意识活动相对抑制,潜意识活动比较活跃的状态。人的某种意识状态只要符合此种定义的规律,我们就可以把它归为“催眠状态”。心理学家称其为变性意识状态(恍惚状态)。朱智贤先生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相关条目解释:催眠是指以催眠术唤起的使人的意识处于恍惚状态的意识范围变窄。因此,“催眠状态”即可视为“恍惚状态”。现代汉语词典释注:恍惚——神志不清。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恍惚这个词含有神志不清、半睡半醒、忘我、沉醉、失神、昏睡等意思。恍惚状态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英国学者迈克尔.赫普所提出的界定是:精神放松、沉浸于内部体验(如想象、记忆和感受)且与外界正在进行的事件相分离的状态,可以称之为恍惚状态。他还进一步指出,恍惚状态并非只出现于催眠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每每进入恍惚状态,白日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催眠产生的恍惚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恍惚,在个体的主观体验上是非常相似的。他们都会体验到时间的扭曲——通常的印象是,现实的时间流逝明显比平常快得多。也有个案报道说,被催眠者感到身体形态发生了变化。催眠性恍惚状态与自然性恍惚状态的不同点在于其部分注意力非常集中。在自然性恍惚状态下,人们的注意力基本不会集中于某件事。与此相对,在催眠性恍惚状态下,一方面被催眠者不再注意周围的声音等,而另一方面其精力会集中于催眠师的暗示性语言。被催眠时,被催眠者的注意力是在催眠性恍惚状态下,由于催眠师的诱导而集中于暗示的,这种恍惚被称为被动性注意力集中,是催眠性恍惚的一个特征。
1.6.1 催眠状态的特征
1.6.1.1 美国心理学家希尔格德认为,催眠状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特征:
A.计划功能低落——被催眠后自主性与行为意念减少,缺乏自己去拟定计划并诉诸实现的意念。
B.注意力趋个别化——被催眠者注意力会集中与催眠者,对他人的声音则不作反应。
C.过去视觉记忆的获得及生产性幻觉的提升——催眠状态下,想象活动会更活跃,过去的记忆可以用视觉的心像重现出来,催眠状态下的记忆是再生的,视觉记忆的唤起和视觉想象活动比觉醒状态时更清楚明了。
D.现实分析能力的减低——催眠状态下,现实性将减低,而造成现实扭曲,例如记忆错误、知觉曲解、人格转变等。
E.暗示性接受度增高——催眠诱导的主要基础是暗示,被催眠者行为大部分是经由催眠者的暗示去行动的。
F.催眠中的角色行为——被催眠者会接纳并扮演催眠者所暗示的角色。
G.催眠状态中经验事件的失忆——当催眠师暗示被催眠者在醒来后会记不起来催眠时的情形时,被催眠者会忘记催眠时的内容。
1.6.1.2 中国学者张春兴也认为,催眠状态有以下七个特征:
A. 主动性反应减低; B.注意层面趋窄化; C.旧记忆还原现象; D.知觉扭曲幻觉; E.暗示接受性高; F.催眠中的角色扮演; G.催眠经验失忆。
1.6.2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效应
A.自主性思维方式降低——在催眠状态下,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思维暂时消除,能接受其他联想形式和心理加工方式,从而容易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B.注意力高度集中,暗示性上升——在催眠状态下,人们更容易接受来自外界的语意和意见,因此而走出心灵困惑的境地。催眠治疗就是将一个人的心力引导到积极的方面,使他能够更全面地处理问题。
C.注意范围狭窄——在催眠状态下,人们的注意范围局限于某一点、某一画面、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信息交流通道上。受术者与催眠师保持单线联系,他们在同一思维频道上交流,对其他外界信息熟视无睹,充耳不闻。
D.回忆能力增强——在意识状态下,印象不深刻的事情很难回忆起来,不重要的事情很难回忆起来,一些痛苦之事也不轻易回忆起来,因为你的内在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为了避免干扰和痛苦,会将这些事情封存在潜意识深处。在催眠状态下,是单线专注的联系,其他记忆思维的通道暂时关闭 ,关于某一点或某一项内容大脑皮层中枢特别“亮”,特别兴奋,只有一条记忆绿色通道,所以,回忆能力会增强,因而能回忆起平常回忆不起来的事情。
E.容易产生错觉和幻觉——在催眠状态下,会出现一个神经中枢特别兴奋的状况,比较容易创造出一些新的形象和景象,因而容易产生错觉和幻觉。
F.催眠逻辑——催眠逻辑是指两个矛盾的信息、观念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大脑里面,催眠师相反的指令都可以得到被催眠者的认同,相反的指令也都能引起各自相应的生理心理效应(催眠逻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基本意思是说人的意识状态是可以分离的)。
1.6.3 催眠状态下的生理效应
催眠状态可以影响人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人类神经系统分为自主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人的大脑可以自主控制的,而人的植物神经系统是人的大脑不能自主控制的。在催眠状态下,植物神经系统则可以被大脑意志所控制。比如,在催眠状态下,可以让心脏跳动的速率变快和变慢,催眠状态下,达成了自主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连接,促成了人的身心统一。利用催眠状态下意念的训练,时间久了,就会产生非常好的身心保健作用(瑜伽和气功等)。
1.6.4 缺乏主动性的舒适状态
事实上,在催眠状态下,也没有完全失去意识,而是随着催眠程度的加深, 意识水平的逐渐降低,大脑会变得模糊、真实感不足、进行理性判断或评论的能力低下,从而进入真正沉醉的忘我境界,这是催眠性恍惚的一个特征。催眠性恍惚状态是一种伴有舒服感的大脑思维不清楚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这种舒适的感觉,是由身体松弛下来的轻松感产生的。一旦进入这种舒适的状态,被催眠者就变得不想做任何事情,自己行动的意识就会薄弱下来。只要催眠师不暗示,他就不会做任何事情。这是一种非常缺乏主动性的状态,也是催眠性恍惚的一个特征。
|